日前,一场以“消费扶贫”为主题的公益助农直播带货活动,通过抖音、微信、淘宝三大平台在线直播,成为新疆巴州地区的爆款,获赞59.1万,促成网络交易2280单。
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次由巴州和硕县政府办公室发起的公益助农直播,“幕后推手”是一对曾经的“冤家”,王泽和陈延华。
时间退回到2017年。
时任和硕县乌什塔拉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的王泽收到一份县纪委的处分决定:王泽在担任和硕县曲惠乡党委委员、组织干事、副乡长期间,分管全乡安居富民工作,因工作中未能严格审核把关,致使村干部马卫东套取安居富民补贴28500元。2017年2月,和硕县纪委给予王泽党内警告处分。
“处分决定下发后,感到特别迷茫,我觉得我的人生完了。”王泽内心五味杂陈。
王泽想不通——一个自己最信任的村干部竟然套取安居富民补贴;王泽的妻子也想不通——作为乡纪委书记的王泽竟然会被县纪委处分;王泽的同事更想不通——一向工作严谨细致的王书记竟然会在安居富民补贴款上“栽跟头”。
时隔不久,王泽接到了时任和硕县纪委书记陈延华的电话。电话里陈延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分析王泽受处分的原因,让王泽卸下“包袱” 轻装上阵。
但这次电话回访,效果并不理想。对王泽而言,组织回访受处分干部,不过是例行公事,心里的“疙瘩”还在,心结依然没有解开。
“受过处分的人最怕被歧视。同事间善意的关心,表示理解的慰问,都被我理解为是种嘲笑、看笑话,在同事面前也很没面子。”受处分后的那段时间成为王泽难以忘却的痛。
一个月后,在乡镇纪委书记工作例会间歇,王泽被陈延华请进办公室。这次谈话,陈延华准备了很久。
一把椅子,一杯茶,两人相向而坐。
“说出来,心里的想法都说出来。”陈延华最先开口。
“我想不通,同样的事情别人可以通过‘第一种形态’处理,就要给我警告处分!”在当时,大多数与王泽类似的情况都是组织处理,王泽的处分的确最重。
“因为你是纪检监察干部!”陈延华的话说的铿锵有力,同样的事情,对纪检监察干部往往会从重处理。
令王泽更想不到的是陈延华对自己过往的履历清清楚楚,对自己得过的嘉奖更是如数家珍。
“俗话说‘洗碗的打烂碗’。因工作失职、不到位而受到处分的同志,很多都是单位的骨干,亟须把这部分人引导好,帮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成为中坚力量。”陈延华事后回忆说。
“跌过跤”的人会更加珍视“站起来”的机会。经过这次长谈,王泽重新审视问题,重整行装,加倍投入到工作中,用实干的业绩重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肯定。2018年11月,经组织考察,王泽被任命为和硕县政府机关党组书记、政府办公室主任。一年后,陈延华调任和硕县常务副县长。
一对曾经的“冤家”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陈延华说:“暖心的回访,不仅让‘跌倒’的王泽重新站起来,还让自己多了一名得力干将!”
2019年年末,王泽的故事被改编成小品,作为竞赛题登上自治区“纪法铭于心 廉洁伴我行”知识竞赛的舞台。王泽现身说纪,与全区党员干部分享自己的心得:“刚收到处分决定时,我有过抵触情绪、意志消沉,总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但是,组织没有放弃我,在最困难的时候给我温暖和力量,帮助我从阴霾中走出来,让我重拾信心。犯错并不可怕,只要你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纠正和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足,组织会继续信任你、任用你、提拔你。”
王泽的故事不是个案。
为了抓好受处分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巴州纪委监委对受处分党员干部进行暖心回访,通过面对面谈心、电话回访、集体谈话、组织了解、家访等方式,让“掉队”干部在组织的严管厚爱中卸下思想包袱,重振精神、重新“归队”,对受处分党员干部不抛弃、不放弃,给位子、压担子,激发内生动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近两年来,巴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1014名违纪党员干部进行回访教育;有35名党员干部处分期满后,因表现突出被调整到重要岗位任用。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巴州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谢少迪表示,“让‘跌倒’干部重新站起来,需要组织对其持续给予关心关爱,切不可‘一处了之’‘贴上标签’‘打入另册’。对于受党纪处分的党员干部,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帮助其卸下思想包袱,及时拉一把,就可以让他们知错改错、轻装上阵,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巴州纪委监委 李众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