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律监督

    巡察故事 | 5位七旬老人终于有了“身份”

    发布日期:2021-09-01信息来源:巴州纪委监委浏览次数:0

    “整整21年没有离开过村子,现在终于可以去逛一下商场,也可以坐火车和飞机出疆,回一趟想的心窝子都痛的老家,我感谢巡察组的同志了了我心愿,给我找回了‘身份’……”近日,在且末县玉都机场值机柜台前,该县良种场一队村民张天云和段桂英夫妇俩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用颤抖的双手摩挲着刚刚打印出来的“人生第一张登机牌”,相视流出了喜悦的泪水。

    时间还得追溯到2019年11月份,且末县党委开展第七轮巡察工作,县党委第一巡察组干部们像往常一样来到良种场一队开展入户走访工作,从村口的老王家一直走访到第五户老李家,县党委第一巡察组组长李娜注意到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直不远不近尾随着巡察组。

    “这几位老人是谁?他们是不是有什么事?”巡察组组长李娜向坐在身边的老李问道。

    “那恁有啥么个事哩!这些个老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没有见过世面,看新鲜呗!”老李哈哈大笑道。

    看着几位羞涩的老人,李娜随即走到院门口,招呼着他们在院内坐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也听出了几个老人有事要说。

    随着和几位老人进一步交谈,巡察组干部们了解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在20年前,5位老人由甘肃和安徽两地来到良种场“安家落户”,从事农业生产,参与村民各项活动,但户籍一直没有迁移到良种场。直到2007年时,5位老人的第一代身份证相继失效,需办理第二代身份证时,才发现原户籍所在地因老人们长期不在户籍地,在村庄重新核定规划时,5位老人均被销户。且因年代久远、户籍信息不全等原因,长达13年来,5位老人过着没有居民身份证的生活,没有身份证不能坐车、不能出门……

    “群众事无小事,现代化的生活,没有居民身份证可谓是寸步难行,你们不要着急,这件事我们去协调。”县党委第一巡察组组长李娜怀着焦急的心情,经巡察小组会议讨论,虽然刚刚进驻被巡察单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落实,但群众的困难也要解决,督促解决群众困难也是巡察的重要内容。

    “我是江苏人,安徽离我老家近,南方农村各种情况我熟悉,这件事我去协调解决。”会上,副组长郁革卫主动承担协调解决此事的工作。

    长达2年时间,经多次联系几位老人原户籍地公安局、派出所、区(乡)政府、村委会,由巡察组出面说明情况并寄出当地的相关情况证明,终于在2021年7月份,原户籍地寄来了情况证明。

    虽然这一来一回就是2年的时间,巡察工作早已结束,巡察组已撤离被巡察单位,但是给5位老人证明身份、办理户籍的事却并没有停止,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5位老人都欢喜的拿到了自己的户籍本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我们采取走进村里征询民意、住到家里体察民情,在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中,真心实意了解群众难处,及时研判、分类处理、督导整改,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即使一轮巡察工作结束了,但只要群众的困难没有解决,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结束。”该县党委巡察办负责人表示。(且末县纪委监委 张红燕 | 责任编辑  古力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