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是我们家的家风,是姥爷留给家人最宝贵的财富。
1949年,姥爷随王震将军徒步进疆,从此扎根边疆,在焉耆盆地屯垦戍边,为巴州的建设和发展奉献了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姥爷曾是巴州中级人民法院刑庭庭长,手握刑事犯罪分子的“生杀大权”,想求他“网开一面”的人数不胜数。
一天,一个亲戚受人所托,牵着一只羊来姥爷家送礼,想求他轻判,刚说明来意,姥爷立即站起身拉开门义正言辞地说道:“党纪国法面前怎能徇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这样的闲事你少揽,以后也再别来我家了……”
亲戚悻悻而走,姥姥嗔怪姥爷:“咱一家7口,就靠你一个人那点工资咋养活哟?孩子们快一个月没吃肉了,收下那只羊改善一下生活不好吗?”
姥爷回怼姥姥:“生活苦点咱不怕,但要对得起头顶的国徽,脚踩的大地。我收了别人的东西就要昧着良心放过坏人,群众的心凉了可就再也捂不热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母亲每每讲起这个故事,总是眼角湿润,从侧面告诫自己的孩子:一个人一旦丧失原则,昧着良心做事,不光害了自己,拖垮了家庭,更带坏了家风,几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姥爷不仅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待至亲更是严以要求。听母亲说,她16岁就到原和硕县跃进公社(现博湖县本布图镇)参加知识青年下乡运动,因年纪小、环境艰苦,母亲一度撑不下去,想要调回库尔勒市,也好与家人有个照应。当听说有人送了一袋土豆就能让子女返城的消息,母亲高兴极了,立即央求姥爷也去托人找找关系。
姥爷严厉斥责了母亲后说:“你是我的女儿,看你吃苦受累我们也很心疼,一袋土豆是能将你换回到我身边,可拿权力做交易的事我做不出来……”就这样,母亲在基层一呆就是十几年。
姥爷留下的宝贵财富,春风化雨般滋润了我和我的家人。现在,我的丈夫、孩子也在姥爷的影响下,在廉洁家风的熏陶下,成为我的“贤内助”“廉内助”,成为我披荆斩棘、勇毅前行的坚强后盾,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家风也将一直传承下去。(巴州纪委监委 羊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