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要闻

    “清风润巴州”廉洁微故事展播⑫丨三十五年戈壁植树 八十万棵树锁住流沙

    发布日期:2023-07-28信息来源:自治州纪委监委浏览次数:0

    “人一辈子要干很多事,而我就干了一件事,那就是种树”。种树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65年,怀揣美好憧憬来到荒凉的戈壁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付志周将用一生的时光将沙漠染绿。

    1982年,他满怀希望地将小麦种子播撒在四十七亩地里,眼看着一株株嫩苗破土而出、嫩绿可爱,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淹没了麦苗,更淹没了他从一粒种子到万顷麦田的守望。

    “种树!保住土地!防住沙子!就要种树!”从那一刻起,他下定决心在沙漠里种树。

    沙子一车一车地拉、坑一个一个地挖、树一棵一棵地种,皮肤黝黑,嘴唇开裂,双手起茧……渐渐地,自家麦田旁的白杨树长起来了。

    lADPJxRxW5A4a8bNC9DND8A_4032_3024.jpg

    可他还不知足,因为他知道,只有植树造林才能防风固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年后,第一头牛也拉不动了,就再换一头牛。十几年里,换了五头牛。靠着牛车和坎土曼,他和妻子削平沙包、开荒植树,种出了一百多亩林地。

    2003年,一系列防风治沙的优惠政策落地。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召集全家人开了一次家庭会议,“老话说‘要想富,多种树’。再说植树造林是国策,利国利民,不会错”。听罢兄弟姐妹们凑了200多万元,贷款了80万元,买了1台拖拉机和3台推土机,开始用机械代替人工作业。

    令人没想到的是,三年后的一场大风不仅吹走了沙子,也把树苗连根“刨”了出来。越是失败越是要干!他静下心来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到了第二年,种下去的树苗成活率高达85%以上。

    lADPKGXzWrXmaG3NC9DND8A_4032_3024.jpg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他这种“敢叫旧貌换新颜”的新时代“愚公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越来越多的村民想要开荒种树。他的小儿子付温平也辞去了工作搞创新发明,并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证书。他的孙子付庭瑞也表示,要将爷爷干的这件不图名、不图利的大事继续干下去。

    这些年,他把植树造林融入了生命,以实际行动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这就是荣获了绿色长城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化奖章,被评为第七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道德模范的付志周。(和静县纪委监委 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