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种庄稼没有滴灌,家里30亩地每年只能种玉米,不能种甜菜、西红柿这样的经济作物,一年也挣不上几个钱。今天我听村里的干部说我们村的土地可以全部覆盖滴灌了,施工队都已经开始进驻施工了。”一想到以后自己家的土地都能用上滴灌,家住新疆焉耆县包尔海乡夏热勒岱村四组贫困村民吾守·居马洪欣慰地笑了。
2017年3月,在夏热勒岱村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的巴州纪委监委工作队协调各方关系,帮助该村成功引进了945.09万元的滴灌项目。这是巴州纪委监委作为“后盾”助力精准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精准宣传,家喻户晓解民惑
“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州纪委驻村工作队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送去了温暖,更送去了志气和信心。
3月5日,夏热勒岱村100多名村民早早地来到村委会“农民夜校”,大家围坐在一起,聚精会神听州纪委监委驻村干部宣讲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每期‘农民夜校’我都坚持来听,从没落下,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帮助我拓宽了致富思路,对我思想触动很大。”夜校结束后,一组贫困户卡德·马木提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凡具有新疆农村户籍的,现有住房不抗震或面积、功能不达标,自愿申请建房的农户,中央和自治区建房补助资金18500元/户、对口援疆省市援助资金10000元/户,共计补助资金为2.85万元/户……”3月2日,州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和第四批下沉开展群众工作的干部每到一户村民家里,向村民发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惠民政策明白册》,向村民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2017年以来,巴州纪委监察充分发挥“后盾”作用,先后2批“访惠聚”驻村工作队8名队员、70余名结亲帮扶干部8次下沉夏热勒岱村,充分运用“小喇叭”、宣传册、明白册等多种宣传载体,开展党风廉政和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达1560余场次,发放《惠民政策明白册》等宣传资料400余册。
精准帮扶,入户走访听民意
“2018年2月5日,组织选派我到夏热勒岱村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仅一个月时间,我就走访了162户村民,对31户贫困村民进行了重点走访,与贫困户摆龙门阵、拉家常,传递脱贫致富信息。工作虽然苦、虽然累,但我觉得与村民的心贴得更近了,感情更真了!”州纪委监委驻村干部吾斯曼·玉素甫自豪地说。
“陈书记吗,我是工作队联络员小吕,刚才接巴音郭楞监狱曾主任的电话通知,让你明天与村委会负责人到巴音郭楞监狱签订劳务输出合同。”早晨9点30分,夏热勒岱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陈平锐放弃休假早早地来到了村委会。
据夏热勒岱村党总支书记卡斯木江·吾斯曼介绍,州纪委监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驻村以来,与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我们修路、建防渗渠、铺滴灌,还为贫困户建抗震安居房,1800余万元的项目让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真正得了实惠。今年又加强与巴音郭楞监狱的联系,帮助我们村组建经济合作社,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农副产品销售渠道,以“合作社+精准扶贫”模式,带动全村31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帮助317户村民持续增收。
“贫困群众很质朴,他们的要求不高,只要我们的工作深入一点、细致一点、实在一点,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让铁打的工作业绩让群众信服。”州纪委监委派驻州中级人民法院纪检组长、下沉干部孙卫政深有感触地说。
精准监督,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的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州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要走出机关,深入贫困乡村、贫困群众,面对面沟通找问题、心贴心交流听意见,把发现和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察监督、派驻监督、执纪审查、明察暗访和群众工作督导的重点,对涉及脱贫攻坚的违纪问题零容忍,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2月28日,巴州纪委负责人在自治州第十届纪委三次全会上对全州纪检监察干部提出了严格要求。
据了解,2017年,全州共查处扶贫领域案件4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36人,移送司法机关4人。自治州纪委严肃查处了博湖县博斯腾湖乡原党委书记邓益君、和硕县乌什塔拉乡原党委书记邓志中、且末县塔提让乡原党委书记辛会强、库尔勒市兰干乡原党委书记曹刚等一批侵占挪用扶贫资金和惠农资金问题。通报曝光23起典型案例,以严格的监督执纪问责,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