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三月的新疆大地草木蔓发,一片生机盎然。让群众感觉温暖的,还有党员干部的作风。
从喀什地区到南疆四地州,再到天山南北,一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群众工作督导组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农家小院,用心贴近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用铁的纪律问诊基层作风顽疾。作风之变悄然发生在群众身边,映在群众心间。
“非常之敌,须下非常之功”
“一早儿临时通知出差,随手拿了两件衣服便出发,下午到达目的地开始走访。没想到,这一访就再也没停下来。”一年前的3月12日,令自治区纪委干部孟祥忠始终难忘。这一天起,他与战友们一同踏上了走访基层干部作风和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征程。
“‘三股势力’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敌人,作风不实是我们更大的敌人。”这是自治区党委的科学论断。
“非常之敌,须下非常之功。”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根据自治区党委安排部署,自治区纪委盯住“棋眼”重点难点的喀什地区展开督导。
想了解基层,必须深入基层;要关心群众,必须走进群众。
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不定路线、不听汇报、不用陪同,自治区纪委组织259名机关干部分成100多个小组,直接“空降”喀什地区178个乡镇的2289个村和29个社区。
“老百姓都在观望——你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还有的怕反映了问题后,问题解决不了反倒被报复。”长期参加督导工作的王赟回忆起走访之初的窘境。
有困难就要迎难而上,用真作为赢得群众真信任。督导组把困难户、老党员、村干部、驻村干部作为必谈必访的对象,拉家常、听“牢骚”,以“望、闻、问、切”诊疗法会诊问题。为了鼓励更多群众讲实情,每到一处,督导组都在办事窗口、村务公开栏、街道社区等醒目位置开设监督栏、公布监督电话。
入户、宣讲、交心,随着督导工作的不断深入,老百姓的家门打开了,心门也敞开了。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仅在喀什地区,督导组便梳理出问题线索7000多条。
2017年5月23日,群众工作督导在南疆四地州铺开,8月30日,已经覆盖14个地州市的“自治区纪委南疆群众工作督导”更名为“自治区群众工作督导”,督导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全疆所有地区。
随之改变的还有不断探索创新的督导方式。交叉式、机动式、蹲点式等因地制宜的督导招数避免人情干扰,各族群众心声表达更通畅。去年3月至今,各族群众已向督导组反映问题线索6万多件。
“不良作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与我们越近”
送小孩开会迟到,在寒冬里被罚站;帮他人耕地,却莫名其妙挨打……自治区群众工作督导组走进麦盖提县库尔曼乡时,村民热合曼·阿布都许库红着眼睛向督导组道出了他的委屈。
“好几个群众都反映该乡乡长热合曼·提力瓦力作风粗暴,经常殴打、谩骂群众,我们把这条线索移交给当地纪委并重点督办。”自治区督导组成员阿力甫江·吐尔逊介绍说。
随着当地纪委的深入调查,热合曼·提力瓦力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还多次索要、收受他人好处费共计20余万元的事实浮出水面。
看着热合曼·提力瓦力被“双开”并移交司法,热合曼·阿布都许库很激动:“党和政府都为我们伸张正义、保护我们的利益,我们很满意。”
“不良作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与我们越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对基层干部不良作风、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严查快办、严惩不贷,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供坚强保障。”自治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罗东川表示。
只有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解决问题才能势如破竹,改进工作才能立竿见影。自治区督导组约谈问题线索集中的地州市纪委书记、县市委书记,签订问题整改承诺书。“切中要害、辣味十足的谈话虽然让手心不停冒汗,但也切实感受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一位被约谈的县委书记表示。
为避免大案办小、小案不办,自治区群众工作督导组坚持边督边导,选派精兵强将指导各地执纪监督、审查调查工作,一批违纪违法问题被查处。
“老百姓哪里觉得不满意,就从哪里改”
“喀什地区纪委作风扎实、发现问题能力强……”一年前常常因业务能力差被批评的喀什地区纪委在近期群众工作督导视频调度会上得到表扬。通过一年的督导,在上下联动、以强带弱、相互学习的过程中,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提升,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在各级党员干部中充分体现。
“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没扑下身子认真解决群众疾苦,却干出这种事,真不该……”提起往事,喀什地区岳普湖县阿其克乡党委原书记刘喜红后悔不已。
有问题不整改却怕暴露,面对自治区群众工作督导,刘喜红犯糊涂,特意召集村民学习,与督导组玩起了“藏猫猫”应付调查的把戏。
经组织讨论决定,刘喜红被降为村党支部书记。在组织的教育下,刘喜红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整改。
“痛并快乐着。”先前怕督导,现在主动要求督导组查找问题、指导工作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城关镇查里西社区党支部书记魏海娟忙得不亦乐乎:“老百姓哪里觉得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从哪里改。虽然感觉到维护稳定、脱贫攻坚的担子重,但看到老百姓高兴了、满意了,再苦再累也值得!”
“现在走访入户,老百姓经常拉我们进屋,端出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挽留你在家里吃饭。”正在入户走访的伽师县克孜勒苏乡英栏杆村工作队队长黄镇谈起变化便停不下来:“只要我们带着责任和真情,老百姓就能感受到温暖。这样干下去,新疆工作总目标一定能实现!”
家门口的一碗热茶、村务公开栏前朗朗的欢笑、违纪资金退赔会上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各族群众对干部好作风由衷的褒奖和肯定……(本报记者 王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