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要闻

    自治区纪委监委:一锤接着一锤敲 作风之变见忠诚

    发布日期:2018-05-09信息来源:自治区纪委监委浏览次数:0

    2018年4月27日上午,焦点在此汇聚、掌声经久不息,自治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获得了“自治区工人先锋号”这一殊荣。掌声献给最可爱的人,这支党的“纪律部队”实至名归。

    回眸党风政风监督室每名干部的时光印记,他们始终把维护群众利益装在心中,把全面从严治党握在手中,把践行为民服务印在脑中,用一个个感人瞬间绘就了党徽上的“中国红”。

     

     

    作风建设,驰而不息纠治“四风”

    “时刻都要准备着向‘干部作风不实这个最大的敌人’亮剑,接到命令,立刻行动,这是自治区党委和纪委监委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党风政风监督室对室里全体干部发出动员,也道出了全体干部的共同心声和自觉行动。

    对于这种紧张的工作节奏,去年刚加入这个团队的年轻干部文疆深有体会:“我是2017年1月16日从基层调入自治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之前没有在纪检监察系统工作过。上班第一天领导同我谈话时就明确要求‘没有时间彩排,每天都是实战,给你三天熟悉业务,立刻投入工作’!”

    上班一个月后,文疆便参加了春节期间的明察暗访督导工作,“工作节奏非常快,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我必须边干边学,从工作中学、从实践中学。”

    按照自治区党委对落实总目标的安排部署,为持续正风肃纪,坚定有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风政风监督室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坚持明察暗访,破除“四风”顽疾。

    “我们要提前制定暗访督导方案,协调整合监督力量,确保自治区党委系列‘组合拳’落实落细。”自治区纪委监委副厅级纪检员王晓东表示,“‘四风’问题顽固复杂,整治‘四风’一刻不能放松,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责任很大,每次都不敢掉以轻心。”

    对党风政风监督室的干部来说,元旦、春节这些万家团聚的节假日,正是他们最繁忙的时候。“记不清多久没和家人一起过节了。” 王强回忆道。

    2017年,全区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522件,处理2713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件382批、1413件。“四风”“四气”问题得到有效纠治,干部队伍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党风政风监督室作为自治区纪委监委专责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的监督部门,除了组织地县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贫困县不间断开展督导检查,还建立完善贫困县市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月报告、季通报、常态化分级通报曝光制度,每季度对35个贫困县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统计汇总、量化排名、定期通报,持续传导压力、压实责任。

    2017年,室里其他同志按照工作部署参加群众工作督导,其他日常性工作全都落在了刘彤洲一个人肩上。

    “压力真的很大。”刘彤洲回忆起去年那段“留守岁月”依然唏嘘不已。文件材料常常是办公桌上放不下了就摞在地上,“其他同志在前方督导,我必须保证每项工作都不耽搁,都要保质保量完成,白天晚上连轴转,吃住都在单位。”刘彤洲说。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1月份,参加督导的同志们回来后,刘彤洲却病倒了,住进了医院。即便如此,为不耽误日常工作,依然坚持白天上班晚上住院治疗,连医生护士都对这位“特殊”病人的敬业意志叹服。

    在强有力的监督检查和压力传导下,2017年全区查处扶贫领域问题2817件、处理290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83人,“拍蝇灭蚊”的实际成效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群众工作,用脚步“丈量”基层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2017年3月12日,由党风政风监督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群众工作督导,不打招呼、不发通知、不定路线、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插基层一线,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听“牢骚”,请群众提出问题、让群众评判,对全区干部作风问题和基层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大起底。

    “要针对基层干部作风不实、落实总目标不力、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多发频发等突出问题开展群众工作督导,时间服从质量,请大家把工作做细。”每次督导出发前,任广鹏主任都要叮嘱组员。

    “接到电话就出发,到达目的地就开始走访。没想到,这一去就再也没停下来。出门时还是春寒料峭,一晃已是霜染层林,换季的衣服都是临时买的。” 蒋兵始终无法忘记督导出发时情景。

    身上沾满尘土赢得了群众信任,脚步“丈量”民情扭转了基层干部作风。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大同乡地处帕米尔高原深处,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属于督导盲区,为实现群众工作督导全覆盖,王赟和他的同事们没有顾忌路途的艰险。“路况非常差,途中还遇到修路炸山,我们的车险些掉下悬崖。”说起当时的险状,王赟依然心有余悸。

    在大同乡,督导组并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 “当地的干部群众对督导组的到访既诧异又惊喜。督导组就是向基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推动新疆工作总目标在最基层落实落细,同时也把自治区党委的关怀带到了群众身边。” 王赟认为值得,“这一趟并没白跑。”

    一年的群众工作督导,100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参与其中,累计查处违纪党员干部1.2万余人,收缴涉案资金4.54亿元,向群众清退5.95亿元。

    数字背后,是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是各族群众由衷的赞誉。

    “没想到这些钱还能重新回到我们手中,真心感谢督导组。”2017年9月11日,和田县罕艾日克镇阿荣村村民买买提伊敏·居玛拿回了被冒领的7000元钱后眼眶尽湿。原来,这些钱被阿荣村党支部原书记冒领,买买提伊敏·居玛却敢怒不敢言。督导组在入户走访中发现问题线索后立即移交当地纪委,问题得到了解决。

    和田县纪委组织阿荣村所有村民召开了退赔大会,原党支部书记和原出纳向村民公开检讨,被虚报冒领的惠民资金37800元如数退还……

    谈起成绩,党风政风监督室的干部们显得很谦虚:“这些是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大家都很辛苦。”

    但群众的赞扬却让他们脸上绽放出自豪的笑容。“老百姓从一开始不敢反映问题,到现在主动拉我们进家门,端出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挽留我们在家里吃饭。” 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刘凤进说,“群众的满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家在身后,正义就在前方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身后家人默默的奉献和支持。

    与家人聚少离多成了党风政风监督室同志们的生活常态,家庭聚会合影里他们往往是缺席的那一个。面对家人,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感谢和愧疚。

    提起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蒋兵微微湿了眼眶:“督导期间女儿的老师打了三次电话让我去参加家长会,我都没能参加。督导结束回家后发现女儿考试成绩非常差,气得我一时没忍住扬起了巴掌。”

    但那一巴掌最终没能落下。看着女儿充满稚气又略带惊恐的眼神,蒋兵颓然放下了扬起的手:“我一次都没有辅导过孩子学习,从来都没有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作为一个‘不称职’的父亲,我有什么资格冲她发脾气呢。”父女俩相拥而泣,泪水中饱含着蒋兵对家人的亏欠。

    不在督导的路上,就在办公室桌前,加班已经成了党风政风监督室全体同志们工作的常态:87岁高龄的老母亲,总会让督导在外的王晓东心怀愧疚、牵挂不已;自去年从地州调入党风政风监督室后,库尔班江·玉苏甫就没有机会回家看看;儿子最喜欢吃爸爸炒的土豆丝,刘彤洲已经几年没炒过了;面对即将中考的儿子,王强只能通过电话鼓励他;王赟忙完工作想和孩子视频对话时,孩子早已睡了;每年女儿过生日,李靓唯一的庆祝方式就是通过手机视频送上祝福;文疆两岁多的儿子见到督导归来的爸爸,躲在妈妈身后不敢相认;袁平根只在2015年父亲去世时回过一次江西老家,此后再未回去看望过母亲;上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后没人照顾,玛依热古力·艾合买提只能在加班时带来办公室,常常凌晨一点她还在工作,小男孩已经蜷缩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着了;新婚燕尔的曼德尔娃放弃蜜月休假和旅行,在婚礼第二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这些工作中的精兵强将,成了家里“指望不上”的那个人。“家人有时也有抱怨,会说我把家当成了旅馆,早出晚归,睡一觉就走。”张常忠说,“他们嘴上虽然抱怨,却为了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平时总是报喜不报忧。”

    “爸爸,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总是不回家?”“爸爸是抓坏人的。”

    “那你是警察吗?”“不是,爸爸是党的‘纪律部队’,是抓贪官的,是让很多很多个和你一样的小朋友都能生活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

    “我知道了,老师讲过,就是习近平爷爷讲的‘打老虎’‘拍苍蝇’。”

    孩子充满稚气的话语为这份艰辛而又光荣的职业标上了最美的注脚。

    “不后悔!”这是党风政风监督室每个人的回答。

    “如果不能投身于这场伟大而又光荣的斗争中去,将是我们的终生遗憾,我们坚决为实现总目标提供坚强作风保障!”这是党风政风监督室每个人的铿锵誓言。

    峥嵘岁月勇担当,不负人民不负党。荣誉代表过往,却是对今后工作的激励。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风政风监督室的战士们重整行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