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总书记的书 用新作为开启新征程
自治州纪检监察系统掀起读书活动热潮
“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褛’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这是日前在自治州纪委监委审查调查中心,自治州纪委监委负责人带领一线纪检监察干部学习《之江新语》中“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的场景。
连日来,自治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召开专题学习会,970名纪检监察干部结合自治州“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全民阅读活动,研读总书记的书、精读总书记读的书,将全民阅读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与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工作结合起来,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新作为开启新征程。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这是两句耳熟能详的老话,但对作风建设来说,却是永不过时的要求。”自治州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不良作风,抓一抓就会好转,松一松就易反弹,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写的《抓落实如敲钉子》道理一样:“钉钉子,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过不久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这颗钉子才能牢固”,正风肃纪永远在路上。
和静县监委副主任王胜在认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后,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深有感触,他认为,监委的首要职责是监督,要监督到位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力量,调动群众和乡级纪委作用,加大对村干部的监督力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力度,列出“权力清单”,最大限度压缩“微腐败”生存空间,才能让基层群众在正风反腐中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州纪委监委“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驻地,工作队队长陈平锐拿着手中的《摆脱贫困》一书,与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只要我们坚持实实在在地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群众是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会自觉自愿地和我们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办实事,就要深入群众,看群众缺什么,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才能最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只要我们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共产党人的大事,我相信我们就一定可以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青年纪检监察干部汪树洪的枕边书,他认为,正是书籍陪伴习近平总书记迈过了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坚定了总书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理想信念。青年纪检监察干部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以更大的奉献精神,努力成为实干家,对党绝对忠诚,担负起《党章》和《监察法》赋予的职责,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发奋学习,立志成才,勇做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自治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读总书记的书,读总书记读的书,为纪检监察干部打开了一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门,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为所有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改进工作作风提供行动指南,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更好的为自治州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