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焉耆县七个星镇呼尔东村,一座气势雄伟的牌楼矗立在村口,“春和景明”四个大字格外耀眼,一条将廉政文化和党建融入新农村景观的千米长廊映入眼帘,街道两旁路灯杆上的旗子随风飘扬,蜚声中外的库尔勒香梨“翻过”院头在微风中向游人点头致意,村委会旁边的休闲广场三两老人在树下纳凉聊天,一幅和谐恬静的新农村画卷呈现在眼前。
强队伍,打基础
七个星镇呼尔东村位于焉耆县城西北部,距焉耆县城33.1公里,以前是个“明星村”,被誉为“巴州粮仓”。巴州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到村以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积极推动呼尔东村美丽乡村和庭院经济建设,村庄“颜值”持续提升,村风民风更加和谐,构建起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农村。
要想真正让呼尔东村村民真正富裕起来,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重中之重。工作队在详细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后,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与村干部、年轻党员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带、心贴心地帮,建立“手教面带”的帮扶机制,在实践中增强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
此外,工作队鼓励村“两委”大力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为党组织引入活水;加快村“两委”班子的新陈代谢,让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年轻干部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提起村“两委”干部的变化,村民阿不力孜·库尔班说:“现在,村干部处处想着我们,事事干在前头。我们有什么事儿也会先来找工作队和村委会一起商量。”
用真情,换真心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工作队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实施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如今,全村近半数村民已经把天然气接到了家里。
今年68岁的村民蒋建南说:“以前我们做饭取暖大多依赖烧柴、烧煤或是用电,如今,天然气接到了家里。再过不久,我们就能和城里人一样用上天然气了。”
对呼尔东村村民来说,好事不止天然气“入户”一件,此次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将和呼尔东村自来水管道升级改造项目一并施工,工程建成后,将解决大家在用水高峰期无水可用的难题。
作为自来水管道升级改造项目的受益者,村民明杰说:“党的十九大以来,村里的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太阳能路灯照亮回家路,乡村柏油路连起干群心……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工作队的队员们!
想方法,助增收
呼尔东村是传统型农业村,村民家里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小麦、玉米、洋葱等,且大多数村民不具备科学种植技术,属于粗放型种植,村民收入相对较低。为进一步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致富门路,工作队除了利用入户走访、农民夜校等形式向村民宣讲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外,还邀请农技专家为村民讲授科学种植技术,鼓励村民大力发展适宜本村生长的富硒小麦,引进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富硒小麦的销路问题。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鼓励和帮助下,村里的种植大户黄春英率先试种了42亩富硒小麦。按照行情,每亩地至少增收110元。
黄春英说:“明年,我将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村民一同种植富硒小麦,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绿色品牌。”
巴州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队长赵志乾说:“目前,我们村沿218国道进行的‘马路经济带’建设项目已进入规划阶段;村里发展特禽养殖和绿色果蔬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特色农产品产业链也进入前期筹备……再过不久,就能为村民们带来切实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