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脱贫攻坚监管责任缺失,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党组收到一份来自自治区纪委“辣味十足”的纪律检查建议书,建议书逐一列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纪律检查建议。新疆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南疆四地州为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先后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026件,处理2124人。
喀什地委原委员、莎车县委原书记王勇智不顾群众疾苦,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搞摊派;巴里坤县扶贫办监管不力,造成多笔扶贫贷款合同存在利用伪造房产证、已死亡人员信息违规贷款问题;温宿县扶贫办原主任魏德胜、原专职副主任李运明“前腐后继”,利用职权大肆索要、收受财物……
“类似问题在基层易发多发,根子实则在上头。”自治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针对全区扶贫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形式,向自治区扶贫办党组提出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对标对表;开展专项治理,压实“两个责任”;加强作风建设,增强责任意识;深化以案促改,健全长效机制等4条建议,督促其找准廉政风险点,完善规章制度,深化源头治理。
“一份纪律检查建议书,给我们开出了‘祛病拔根’的‘好药方’。按照建议,从3月起,在全区扶贫系统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治理工作,坚决整治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遏制多发易发态势,强化对各级扶贫部门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履行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的监督检查,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深落细落实。”自治区扶贫办党组书记曹志文接到纪律检查建议书后表示,扶贫办在被点到“痛点”后,按照开具的“药方”,当即召开班子专题分析会,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整改落实作出安排部署。
“在查处问题的同时,要做好以案示警、深化以案促改,把督促查找制度上的漏洞、监管上的盲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深挖案件暴露出的思想教育、权力规范、监督制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漏洞盲点,通过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等形式,指导被督导单位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强化监管,达到查办一起案件、教育一批干部、完善一套制度、解决一类问题的效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杨鑫介绍说。(自治区纪委监委 王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