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巴州纪委监委按照自治区纪委九届四次全会部署,适应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 “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努力锻造一支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打得了硬仗、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以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高起点定位,准确把握干部教育培训职责使命
坚决把对党忠诚作为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培训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是把准政治方向。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培训教育的首要任务和中心内容,作为所有班次的主课和必修课,不断提高干部政治站位。二是认清当前形势。通过培训,教育引导干部认清当前纪检监察机关在反恐维稳、脱贫攻坚、扫黑除恶工作中任务依旧艰巨繁重的形势,使干部从思想深处、灵魂深处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坚定坚决贯彻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新疆工作总目标,以实际行动确保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三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电影、接受警示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和载体,引导纪检监察干部学出忠诚、学出使命、学出担当,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扛起“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促进干部队伍建设由“形”的重塑向“神”的重铸提升。
高效能组织,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
紧紧抓住当前反分裂反腐败斗争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紧扣纪检监察系统工作实际精准设置课程,突出实用性、针对性、指导性,确保教育培训取得实效。一是培训筹备突出“细”。州纪委监委常委会班子先后3次反复研究和审定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提出具体要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心下移主动征集各县市、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在提升能力素质方面的所需、所惑、所盼、所急,变“讲什么听什么”为“缺什么讲什么”,编印纪法理论与办案实务参考手册,提高培训计划与需求的契合度,有的放矢开展教育培训,实现县市、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培训全覆盖,打通培训“最后一公里”。二是培训内容突出“精”。在培训内容上突出政治训练和专业锤炼,理论武装与实务操作兼顾,聚焦主责主业,设置了审查调查安全、证据收集、公文写作、“走读式”谈话安全操作流程等16个方面的精品课程,由州纪委监委常委会班子成员、部室领导和业务骨干手教面带传授纪法贯通的业务知识和办案实务,切实解决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日常工作中不会干的问题。三是培训方式突出“实”。开展实战化培训,搭建谈话实操“车间”,学员3人成组,分别模拟主谈人、辅谈人和被审查人,将模拟演练引入课堂,变被动倾听为主动参与,真正将培训当做练兵场、加油站。设置“你问我答”现场答疑释惑环节,一线业务骨干与学员互动座谈,现场解答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和困惑。每期培训班为学员设置一个研讨主题,由学员分组进行讨论,提升学员学习思考能力,避免学习走过场,提升培训质效。四是培训管理突出“严”。打铁必须自身硬,务实的学风、严格的纪律是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培训实行军事化管理,把开展纪律和规矩教育,贯穿于整个培训过程,做到纪律严明、秩序井然。坚持以考促学,组织开展闭卷测试,对学习成效不明显、不适应工作需要、多次测试成绩不合格者,建议调离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传导学习“压力”,激发学习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高质量推进,不断完善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培训的效果体现在落实。一是多层次培训干部。制定《关于深化巴州纪检监察系统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聚焦纪法贯通、法法衔接要求,开设“干部夜校”和“业务大讲堂”,定期邀请法学、心理学等专家授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常态化。选派85名干部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等院校参训,撰写交流学习体会和收获,提升培训质效。同时,将典型案例、答疑释惑、优秀理论文章等分门别类汇编成册,方便自主选学,做到学习“长流水、不断线”。二是多元化锻炼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锻炼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参与审查调查、重点工作任务督导、政治巡察和信访等工作,在担当中“摸爬滚打”,苦练“内功”,在实战中锻炼队伍,为了解、培养、考察、识别干部提供重要参考。三是多渠道培养干部。完善纪检监察干部上挂、下派、跟案调训制度,加大岗位大练兵力度,抽调县市、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到区、州纪检监察重要岗位锻炼,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补短板、强素质、提能力、转作风,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新时代纪检监察铁军。(作者:巴州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