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要闻

    巴州:村级“小纪委”为村干部套上“紧箍咒”

    发布日期:2020-04-02信息来源:巴州日报浏览次数:0

    村级“小纪委”为村干部套上“紧箍咒”

    有效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实现村务监督全覆盖

     “以前,村里有些事务由村干部说了算,群众对村里事务都是糊里糊涂的,对干部有意见。”近日,在和硕县塔哈其镇古努恩布呼村村务公开栏前聚集了很多人,老党员张清福一边看一边说,“自从村里有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了监察信息员,村中的大事小情他们全程监督,低保给了谁,村里实施了什么项目,钱花哪了一目了然。”

    为了整合基层监督力量,提升基层监督实效,巴州各县市在村“两委”的基础上,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定期公开村(社区)党务、村务、财务、项目、惠民政策落实等情况,为基层干部加装廉政“防火墙”。

    “村务监督委员会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为百姓做主,督促村干部廉洁从政。”塔哈其镇纪委书记马兰芳说,为了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高效履职,镇纪委每年不少于两次对村监察信息员进行集中培训,全面提升监察信息员履职能力,让村务监督委员会紧紧围绕人、财、事三方面开展监督,真正让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村级“小纪委”,为村干部架设“高压线”、套上“紧箍咒”。

    “小纪委”发挥作用,不但老百姓得了实惠,而且还了村干部清白。

    在和静县哈尔莫敦镇萨拉村,低保贫困户卡德·白克力被民政系统检测卡中有2万余元人民币,不符合低保纳入条件,有村民对村委会产生了误解。

    村里的监察信息员滕桂兰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卡德家中。经入户了解,卡德常年身患重病,卡里2万元存款的主要来源为:2017年、2018年土地承包费共计18000余元;夫妻二人平日生活节俭,剩余2000余元是2017年、2018年没有使用完的低保补助金,其收入符合贫困户纳入标准。

    结果出来后,村里的扶贫专干松了一口气,“监察信息员把事实真相核实清楚,既给了村民一个交代,也还了村委会一个清白。”

    “村级监察信息员熟悉乡情民情,离老百姓最近,能有效收集舆情民意,回应群众关切,是党和基层百姓的‘连心桥’,更是干群之间的‘润滑剂’。”巴州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吴道羽表示,巴州将继续整合基层监督力量,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不断完善基层权力监督机制,通过拓宽监督举报渠道,加大对乡村(社区)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惩治一起,以实干凝聚人心、创造实绩。

    截至目前,巴州93个乡、镇、场、街道共成立了598个村务监督委员会,聘请1778名村务监察信息员,有效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实现了村务监督全覆盖。 (巴州纪委监委 席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