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要闻

    特写 | 工作队帮咱拔“穷根”

    发布日期:2020-04-21信息来源:巴州纪委监委浏览次数:0

    “真没有想到,才出去几年村里的变化这么大,牧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富民安居房,村里环境好了不说,人也更精神了。” 说起和静县阿拉沟乡乌拉斯台查汗村这两年的变化,该村牧民查汗的嘴角不自觉地扬了起来。

    近年来,在和静县纪委监委派驻阿拉沟乌拉斯台查汗村“访惠聚”工作队的带领下,经过村“两委”和全村老百姓的不断努力,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黄墙红顶的安居房整齐地排列在路两边,崭新的柏油路通到了家门口,牧民家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突破1万元……

    “村里牧民常年过着游牧生活,思想保守,村‘两委’班子力量薄弱,乌拉斯台查汗村是‘远近闻名’的自治区贫困村。”说起初来村里的印象,该县纪委监委派驻阿拉沟乡乌拉斯台查汗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巴依尔记忆犹新。

    “富口袋”不如“富脑袋”。工作队下定决心,要从“根子”上帮助这些农牧民,使他们能大踏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村里开办了农牧民夜校、大讲堂,给牧民普及养殖技术、宣讲党的富民政策、播放致富的宣传片、制定村规民约……

    思想上转变,致富路才能行稳致远。

    “大家伙儿,咱们村位于天山深处,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我们要围绕绿色做文章,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建立合作社,加快发展旅游服务业,大伙儿说说自己的想法。”时机成熟,工作队队长巴依尔在村民大会上提出自己的设想。

    “我想入股合作社!”“我要贷款买个铲车,到工地上挣钱去!”“我想到县城开个奶茶店!”群众工作大会上牧民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致富意愿。

    于是,一场主动对接大市场、迎接大发展的画卷逐步展开:有县纪委监委做后盾,先后有多批包联企业前来把脉献计,过境的D711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牧民自发成立的合作社方兴未艾。

    奶制品、蘑菇等深加工项目纳入规划,全域旅游设计提上工作日程;“合作社+订单+入股分红”的经营模式逐步铺开;“活畜”拍卖等现代经济手段创新运用,越来越多的牧民们纷纷闯进市场。

    对接市场,不但激发了村民的致富欲望,还激活了集体经济。工作队引进了援疆扶贫项目、建起产业孵化基地1座,实施扶贫绿色养殖项目9个,购买旅游业发展蒙古包近百座,扶贫生产母羊近3000只,2019年实现集体收入60多万元。

    “看到牧民生活富足起来,吃穿不愁,我们很高兴。但也很担心,怕牧民返贫。”工作队队长巴依尔说道,为此村上建立了干部包联机制,为每户牧民量身制定了脱贫帮扶计划,做到精准帮扶、精准到户,重点关注对生活困难或有疾病的家庭,加大人财物倾斜力度。

    “搞产业、解民难,拔穷根、奔小康。”查汗看着院子里这一只只自己承包的扶贫羊脸上露出幸福和满足地笑容。(和静县纪委监委  李江仑 | 责任编辑  席晓宇)